民间艺人作画,想象力和创造力都甚为丰富,诸如骨头、石头、铅笔、炭笔、钢笔、毛笔、圆珠笔、油彩笔或刀、凿乃至手指都可以作画工具,然而,你知道使用滚烫的铁钎、烙铁也能做画,创作出别样画境吗?这就是民间烙烫画。
烙烫画古称“火针刺绣”,旧称烙画,烙烫,一般是在油灯上炙烤热针、铁钎子、钢钎子,再在器物上烙绘花纹、图案。最初,还有人使用点燃的现香烫制。
烙烫,就是一种激情燃烧的工艺品,烙烫画,则是其余温在怀的纪念与结晶。滚烫、冒烟的传统民间工艺品,在中国传统民族工艺里不仅罕见、珍奇,若论辈分还不低哩。
烙烫画何时何地产生,史书无明确记载,有西汉,东汉之说。几经兴衰,至清代得以重新发展,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。20世纪20年代,形成了以河南为主流的民间洛烫画群,江浙一代亦有发展。
关于洛烫画,河南南阳流传有这样一个传说:
早年,南阳城里有个远近闻名的烙画工匠李文曾,利用尺子、筷子或手杖、扇坠烙烫,无论人物花鸟还是山水走兽,无不跃然其上,栩栩如生,人称“烙花王”。他为人忠厚,在城内开了哥门面,方圆百里皆知。据说当年王莽撵刘秀时,李文曾救过刘秀还送了一只烙画葫芦给其做盘缠。刘秀为此不慎感激,此后历经曲折,也不曾将那只洛花葫芦卖掉。公元25年刘秀称帝后,为报答救命之恩,查访到烙花王后即宣布其进京,赐银千两,加封洛画王,并把南阳烙花列为贡品,仅宫廷御用,从此南阳烙画便蓬勃发展,名扬四海,“烙画王”的故事也流传至今。
南阳烙烫画早年以其名气享誉国内。专门在筷子上烙烫画面的店铺,比较著名有“福聚恒”号。后来烙烫画脱离实用性,独立成为一种特有的民间工艺品。这种真正的烙烫工艺品,由南阳的赵星三于光绪年间首创。为此,民间又有另一种传说:清光绪三年,擅长绘画的南阳人赵三星,有一次吸食鸦片烟瘾过后,顿生画意,以烧红的烟钎在烟杆上信手烙烫作画,得一小品。他喜出望外,继而又在其他木玩上施以,均获成果,遂潜心研究。久而久之,他竟然琢磨出一整套烙烫画工艺。他的烙烫画作品,也逐渐成为达官贵人礼尚往来的馈赠佳品,以至作为南阳的贡品进入了清宫。以后,赵三星还收了三个徒弟:大徒弟李盼志专攻人物,二徒弟邱义亭擅长博古,三徒弟杨殿奎专心花鸟,四徒弟张西凡独领山水之风骚。
烙烫技术基本上是通过烙烫画师傅口授的方式传承给弟子。经过多年发展,形成以河南、河北等地为代表的几大派系。
现代,艺人们能在宣纸和丝绸上烙烫作画,被誉为绝活,因此,烙烫画艺术亦堪称艺坛奇葩。
来源:陶陶工艺品网 作者:武汉工艺品
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!
最新技术文章
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