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萃印花网 CCEDPW.COM 版权所有
E-mail:YONG_JIA@126.com
Copyright©2003- ccedpw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客户服务
【集萃网观察】雾霾来了,这个长期被我们当做雾的东西,原来是非常有害的霾。霾披着雾的外衣,就像狼披着羊皮,人们在它的面前无知,麻痹,反应迟钝。当雾霾在大江南北肆虐的时候,人们才猛然惊醒,这是我们自己制造的恶果,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向大气排放着污染物,工厂没有排放物的标准,没有治理废气的设备。10月30日下午,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举办茶话“我们生活在雾霾中……”,环保技术标准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梁兴印,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毛剑瑛,武警总医院副主任医师张永青,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长蔡义鸿等参加座谈,揭到许多雾霾背后的环保问题、健康问题等。
梁兴印:强行启动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
梁兴印是环保技术标准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,长期以来,他和他的同事投身于环保技术标准的研究。他说,“环境保护部的压力也很大,我们这个标准委员会也承担了标准研究制定的义务”,“我们用倒逼机制,强行启动有关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”。
改革开放后,环保问题迟早会成为一个大的问题,这是一些环保人士早已认识到的事。梁兴印说,“我们从2007年就开始关注这事,按发展规律讲,应该是早就有所认识”。“国家环保总局成立后,职能有所扩大,我们开始做了许多与环保配套的工作,比如电厂的二氧化硫突出问题,当时好多人不理解,我们为什么要建立这么严格的脱硫设施?当时电力系统是排放量最大的,目前也是颗粒物排放量很大的。”
梁兴印还说,“纺织印染行业是我们大家不太关注的行业,认为这个行业已经是夕阳产业了,实际上它的出口量和产值,还有它的从业工人,是很有规模的”。“这个行业占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8.8%,占工业源排放量的30%多,而纺织印染行业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地区、两广地区,正好和雾霾地区是相吻合的。所以我们强行启动了大气污染纺织印染行业的排放标准”。
“还有农药工业,我们原来没有太关注,结果发现农药行业占排放总量的4.2%左右,折合算起来,能占到工业源的16%左右”梁兴印说,“现在还在运转的农药企业,最大的有40多亿的产值,而且我们国家的农药生产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先进,工艺也先进,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,别的国家是不是把这个污染推到我们国家来了?”
在梁兴印看来,大气污染,不仅仅是钢铁、水泥,还有其他许多行业。“现在我们又启动了化肥、涂料生产行业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。排放在这些行业里,原来没有一家是有处理装置的,比如纺织印染行业、农药行业,它们就没有关注过,原来只是强调水处理,渣处理。对于大气的污染没有关注过。
实际上,许多企业根本就没有关注大气污染物的排放,根本没有相关技术。零装备,雾技术,什么都没有。梁兴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,南方有一个港资企业,企业有大气污染物防治设备,是不懂行的人使用20年前的设备,从形式上是解决了防治问题,实际上那些设备基本上是不起作用的。“那家企业的董事局主席并不知道那些设备不能用,他就认为,装了这些设备是可以解决问题的,实际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。当地的环保部门是:‘你装了这些设备,我暂时不罚你’。环保部门也没有弄明白,这些设备是不起作用的”。
梁兴印称,“中国环境保护的质量标准就是数字法律。原来是形成重大污染事件,可以入刑,现在是你超过了数值的限制,(就可能入刑)。现在正在制定环境保护的入刑标准,根据新的环境保护法,你超标多少,超标几次,可会入刑。现在关键是空气没有容量了,你排0.1,它也是多的。过去建立很高的烟囱,建立120米以上的烟囱,扩散面积大了,污染物稀释了,而现在任何一个范围,就连我们现在的房间,污染物都可能是超标的。”
在判的时候,“标准公布了,但实际执行得如何?我们的标准出台以后,要实施标准,首先要问责。地方政府有没有配套措施?企业有没有相关措施?有没有可以达标的装备和技术?有没有淘汰落后产能?有没有实施清洁生产?这几种方式应运而生,来倒逼我们的生产企业来转型。通过科技术来提高他们的装备,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。”梁兴印说。
来源:互联网